优选雁门太守行颔联赏析【25句】

时间:2024-02-06 12:30:30 励志名言

雁门太守行颔联赏析

1、敌军似乌云压近,危城似乎要被摧垮;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,金光闪闪。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;夜色中,塞上泥土中鲜血浓艳得如紫色。寒风卷动着红旗,部队悄悄临近易水;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,鼓声低沉,扬不起来。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,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。

2、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

3、颔联“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”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。

4、颔联: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

5、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

6、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颔联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颈联

7、雁门太守行(唐)李贺

8、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.

9、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。

10、《雁门太守行》颔联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。

11、律诗通常每首八句,每二句成一联,计四联,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,第二联为颔联,第三联为颈联,第四联为尾联。

12、颔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,渲染了战争的残酷。

13、“满”勾画出战争规模之大,“秋”点名了战斗的时间,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,“夜”点名了交战时间之长,“凝夜紫”的特写,特有表现力,用胭脂比塞上泥土,侧面烘托了战地的悲壮画面,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,守城将士仍处于不利地位,为友军的驰援做铺垫。

14、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

15、《雁门太守行》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。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,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、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,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,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。

16、颔联是律诗的三四句。雁门太守行的颔联是“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”。

17、“半卷红旗临易水”,“半卷”二字含义极为丰富。黑夜行军,偃旗息鼓,为的是“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”;“临易水”既表明交战的地点,又暗示将士们具有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。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: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,便击鼓助威,投入战斗。无奈夜寒霜重,连战鼓也擂不响。

18、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。

19、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,因称此台为“黄金台”.“玉龙”,唐人用以称剑.黄金、白玉,其质地和色泽,都为世人所重.“龙”,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,“黄金台”,是求贤若渴的象征.诗人选用“玉龙”和“黄金台”造型设色,创造出“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”的诗句,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.其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,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,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.

20、玉龙:指宝剑.

21、颈联: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

22、首联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”写景又写事,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。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,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。

23、颔联从声、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。角声呜呜,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;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,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。这里从声来写。“塞上燕脂凝夜紫”则从色来烘托。暮色苍茫,边塞红色的城墙在暮霭凝聚下,呈现出深紫色,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。

24、黄金台: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,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,置千金于台上,以招聘人材.

25、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;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;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。